【工程纪实】秦岭深处筑通途——水电一局勇拓山阳抽蓄“生命线” |
|||||
|
|||||
六月的秦岭腹地,捷报飞传!水电一局凭借雄厚的综合实力与精湛的技术方案,成功中标陕西山阳抽水蓄能电站关键标段——C1标(上水库、引水系统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这不仅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更吹响了水电一局建设者扎根秦岭、攻坚克难的冲锋号角。 中标是起点,实干显担当。面对秦岭山脉群峰耸峙、沟壑纵横的“天然屏障”,特别是维系工程命脉的上下库保通路建设难题,项目团队迎难而上,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豪情壮志,在崇山峻岭间打响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施工攻坚战。 作为连接电站上下水库、保障物资运输的“生命线”,上下库保通路的建设至关重要,却也面临远超图纸想象的严峻挑战。 12#路:陡坡渣场的生态攻坚线:通往10#支洞的12#路需穿越既有渣场陡坡。这里坡度陡峭,普通车辆难以通行,水电一局建设者们创新采用装载机拖拽接力运输,硬是将施工物资送上作业面。更严峻的是,项目地处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环保要求极高。面对渣场扰动土壤稳定性差的难题,项目部科学规划、精细施工,严格管控每一道工序,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控,最大限度守护秦岭的绿水青山,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 干沟村道:洪灾后的“生命”重建:原计划利用的干沟村村通道路,在2024年特大洪水中损毁严重,路基掏空、路面悬空仅余3.5米,大型设备望“路”兴叹。面对大型罐车无法直达10#支洞出口盖板涵作业面的困境,项目部果断决策,采取“分段转运、接力输送”的智慧方案——混凝土罐车运抵干沟路口后,迅速倒装至农用三轮车或小型平板车,一车车接力运往现场。凭借这股“蚂蚁搬家”的韧劲,成功浇筑关键盖板涵混凝土五十余米,为10#施工支洞出口施工扫清了障碍,在废墟之上重建了运输通道。 比自然天险更需智慧化解的,是涉及民生的土地征迁协调难题。干沟段道路凝聚着村民深厚感情,部分村民对道路拓宽占用土地、重型车辆影响安全等存在顾虑。 项目部深刻理解民生关切,迅速组建由党员干部牵头的专项协调组。他们主动下沉一线,深入村民家中,耐心细致讲解国家清洁能源战略意义、项目带来的长远福祉,以及土地补偿、复垦和保障措施的详细方案。以心换心,以诚感人。协调组的真诚努力最终赢得了村民的理解与信任。目前,涉及多个村民小组的68亩关键临时用地及800余亩相关用地的征地方案已梳理完备,即将进入市级审议程序。曾经心存疑虑的村民代表在方案确定后,由衷地表示:“看到你们是真心实意来干实事、造福地方的,我们放心!” 如今,穿行于秦岭深处,攻坚的成果已清晰可见:通往上水库的10#施工支洞初具规模,曾经险峻的12#陡坡路车辆有序通行,干沟村道的施工也在稳步推进。每一米道路的延伸,每一方混凝土的浇筑,每一根钢拱架的架设,都铭刻着建设者们的智慧、汗水与坚韧不拔的意志。 “秦岭无闲草,建设无易事。”水电一局山阳抽蓄项目团队深知,中标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仍有更艰巨的挑战在前方。然而,他们已用行动证明:这是一支敢于直面“娄山关”、善于智取“腊子口”的铁军!他们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搏精神,在悬崖沟壑间开凿通途,在复杂协调中凝聚共识。 他们的奋斗,不仅是在构筑一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的物理根基,更是在为国家的清洁能源战略注入澎湃动力,为“绿色充电宝”的诞生积蓄磅礴力量。在巍巍秦岭深处,水电一局的建设者们正用责任与担当,谱写着新时代能源建设的壮丽篇章! |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