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那边的“蓝精灵” |
|||||
|
|||||
在海拔3000米的澜沧江畔,由水电一局承建的西南某水电项目,国家“十四五”期间的重点水利工程正如火如荼地推进。这里活跃着一群“蓝精灵”,他们的平均年龄27岁,占总人数66%的青年建设者用肩膀扛起钢钎,用智慧破解技术难题,在氧气稀薄的高原上筑起一道“青春防线”。从地质测绘到爆破施工,从混凝土浇筑到数字化建模,84名青年员工以“缺氧不缺精神”的斗志,成为项目攻坚的中流砥柱,也被称为“雪域高原上的筑梦先锋”。 青春在挑战中淬炼成钢 项目团队秉承“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老西藏精神,在党建引领团建下成立了“青年突击队”。自项目部成立以来,累计助力项目安全文明施工生产30余次,累计发动团员青年800余人次参与。据不完全统计,引领的青年突击队在各工作面覆盖密目网约1.3万平方米、清扫施工道路约140公里、安装硬质安全防护栏约1.8公里、安装钢筋约0.3吨、洞内清基约1200米以及50余次钢筋、钢膜台车清洁保养工作,全年累计义务劳动时长达2000余小时。活动涵盖清理施工道路、洞内清基、为施工设备进行清洁保养等内容。带领团员青年在“干中学,学中干”,充分发挥“青年突击队”的战斗堡垒作用,在项目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 青春风采绽放在雪山之巅 当夜幕降临,项目营地的“职工之家”灯火通明。台球桌旁,青年身姿前倾,眼神牢牢锁定目标球,神情专注得仿佛周遭的喧嚣都与他无关。这时,一旁的观众笑着打趣道:“他可是干测量的,跟他玩,你可得小心咯!”乒乓球桌那边,战况激烈,他们快速挥动球拍,脚步灵活走位,带起呼呼的风声,吓得旁人在两米之内都不敢靠近。我这个乒乓球门外汉,也被他们的激情所感染,看得热血沸腾。 不远处,下象棋、围棋、跳棋的人们同样沉浸在各自的棋局之中。他们眉头微蹙,目光在棋盘上穿梭,思考着下一步的战略,每落一子,都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项目党、团支部更创新打造“星空课堂”,利用晚间开展BIM、AI、Excel等技术培训,让雪域高原的夜晚充满知识的温度。 青年力量托起世纪工程 当导流洞提前38天实现贯通节点目标时,洞壁上那面被爆破震波掀起的青年突击队旗依然猎猎作响。截至目前,申报发明专利10项、申报实用新型专利10项,QC成果奖2项。现阶段正在进行复杂条件下群体闸室立体交叉施工安全技术研究等4项科技项目研究,现场运用了智慧物资管理等10余项五新技术,配合建管局完成专利转化1项,在2024年度西藏自治区全区“五小”活动中我单位两项科技成果荣登优秀创新成果名单。每项成功诠释着新时代基建青年的担当。同时,在2024年“质量月”测量技能比武竞赛中我单位青年职工荣获二等奖;2024年6月在安全+技能竞赛安全知识竞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展示了团员青年在科技创新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实力,也为项目建设注入了强大的青春动力。 正如项目经理于宝年同志所说:“在每立方混凝土里,都浇筑着青春的热血;在每条监测曲线上,都跳动着年轻的脉搏。”这支高原青年“铁军”,正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在雪域之巅书写着属于水电一局的壮丽诗篇。 |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