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绿脊——西南高海拔工程绿色节能与生态守护的双向赋能


发布日期:2025-04-16 信息来源:二公司 作者:张震 摄影:张震 字号:[ ] 分享

四月的澜沧江畔,春和景明,气候宜人。在水电一局承建的西南某项目施工现场,项目建设者们在施工中不断注入“绿色元素”,完美诠释绿色施工的内涵,一幅幅建设与自然交融的春日画卷徐徐铺展……

绿色施工,标准先行

项目地处西南,国道318线贯穿施工区域,环境敏感,环水保压力大,施工措施不当极易导致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水资源的污染。自2021年开工以来,项目团队始终坚持以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推进绿色文明施工,将生态环保、能源节约、降本增效的理念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为提高现场绿色施工水平,项目在开工伊始就围绕“五节一环保”、《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相关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组织绿色施工策划,编制《绿色施工实施方案》,明确现场各岗位的绿色施工责任,以标准化引领项目建设,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大量注入“绿色元素”,倾力打造“绿色”施工现场,施工现场大到场地规划布置,小到一项施工工艺的应用,都体现出绿色施工管理的要求。

科技引领,绿色建造

在环境监测方面,项目部利用智慧工地系统平台扬尘数据统计、分析、查询功能,对隧道气体、施工扬尘等进行智能监测,实现扬尘超标判断报警,同时在环境监测模块实时上传监测照片和雾炮照片,全方位进行可视化管理。

在扬尘治理方面,项目部依据施工现场实际状况,巧妙设计,11组跨江水幕系统,跨度达400米。系统运行过程中利用水帷幕来切断施工中所产生的粉尘颗粒的飞行途径,喷水帷幕对扬尘进行阻隔,将施工区域所产生的扬尘屏蔽在可控范围内,有效阻断扬尘外溢。该项创新举措破解了项目露天开挖阶段扬尘污染治理难的问题,荣获西藏自治区职工“五小”优秀创新成果。

在技术创新方面,项目部积极引进智能化钢模台车、数控钢筋锯切套丝打磨生产线、采用智能液压模板、智能振捣系统,分区作业,赋能绿色节能施工。项目部通过大胆采用绿色施工工艺,隧洞施工引入使用新型防水密封和保温隔热材料,创新应用了边坡绿化和生态防护技术等工艺,不断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引领了绿色施工的新潮流。

多措并举,实现双“碳”

为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项目部大力推广可回收、可周转、可循环材料,使用组合式钢模板、承插式脚手架等可多次循环的材料进行施工,减少资源浪费,同时使用标准化的防护栏、安全网,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便于安装、拆卸和重复使用,对密目网、安全网等周转材料进行100%回收。

在项目引进环保型拌合站,全封闭式结构上覆为轻型钢结构棚,不仅可以快速安装与拆卸,多次周转使用以减少浪费,更重要的是能让储料避免被山区雨水淋湿以及被阳光直射,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拌合站进站路旁设置全自动龙门洗车机,确保泥不进站、尘不出站。配置生产污水处理系统,可将混凝土余料、污水分离为砂、石和清水,清水用于车辆和场地冲洗,实现了资源的可循环利用。

在施工生产及项目日常管理过程中,最大化采用太阳能、生物燃料等清洁能源代替电能等传统能源,推广采用节能型、环保型的新能源施工车辆、机械、设备和办公装备,应用成熟的节约能源技术,施工现场及办公生活全面推广应用LED灯及节能控制等装备,进一步减少能源消耗,为绿色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山初渡、征程未洗。绿色发展是理念,更是实践,需坐而谋,更需起而行。下一步,项目部上下将继续坚定信心、深抓实做、补短扩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项目生态环保、节能降碳取得新成效,用绿色谱写出生动的成绩,为项目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绿色动力”!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