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深处 鏖战正酣
——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木塘施工支洞提前贯通纪实
来源:六公司 作者:莫玲、黎果 摄影:郑思源 时间:2025-09-26

在广西连绵的喀斯特峰丛腹地,静谧的地表之下,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里没有四季更迭,只有机器与顽石碰撞的轰鸣,交织着施工人员间简短有力的指令声。水电一局的施工团队凭借科学的施工技术和百折不挠的韧劲,在这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的区域,展开了一场与岩层的精准较量。9月10日,一道亮光从洞口方向穿透黑暗——木塘隧洞施工支洞较原计划提前16天顺利贯通。这527米的胜利,不仅成功突破了山体的重重阻隔,更为后续主洞施工打开了关键通道,标志着工程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

国之大者的水脉蓝图

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关键保障,也是国务院确定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这条绵延近500公里的输水线路,如同一条即将腾飞的“水脉巨龙”,未来将蜿蜒盘旋在南宁、钦州、北海、玉林4市21个县(市、区),滋养34个工业园区,惠及近1400万民众。作为广西历史上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线路最长的跨流域引水工程,它将成为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保障长远发展重大基础设施的关键支撑。

在这宏大的蓝图中,木塘施工支洞则是打开B2标段施工进度的“咽喉要道”。然而,这段必经之路却是公认的“硬骨头”,如果你未曾深入数百米的隧洞深处,很难想象木塘施工支洞的建设者们所面对的地质环境是何等复杂。

全长527米的支洞,仿佛是穿越的一个地质“博物馆”,这里几乎集合了隧道施工所能遇到的大部分难题。洞身需穿越69米五类极不稳定围岩、63.5米四类较差围岩,更有30米长的F6断层破碎带横亘其间。围岩条件多变,施工难度倍增。

支洞早一日贯通,主洞就能早一日增加作业面,为整个标段赢得决胜的先机。工期紧迫、任务艰巨,水电一局项目团队义无反顾地扛起了重担。

与复杂地质的正面交锋

面对如此复杂的地质条件,仅凭“人海战术”和传统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水电一局项目团队将“高标准、严要求”贯穿始终,将科技创新与精细管理深度融合,摸索出一套应对复杂地质条件的“组合拳”。

“短进尺、多循环、严注浆、早支护、勤测量、快封闭”——这十八字施工原则成为项目团队攻克地质难题的制胜法宝。在五类围岩段施工时,面对孤石遍布、流沙渗出的困境,建设者们坚持“早封闭、勤支护”的策略,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中稳步推进。穿越F6断层时,施工团队更是如履薄冰,严格把控每道工序,从工字钢间距到锚杆注浆,从砂浆配比到沉降监测,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

同时,用科技创新为施工装上了“智慧引擎”。地质雷达超前预报让施工人员拥有了“透视眼”,能够提前25米探明地质情况;智能监控系统构建起全方位安全防护网,实现施工全过程可视化管控。通过锚杆无损检测、拉拔实验等科学手段,施工工艺不断优化,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

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坚守

在这些技术成果的背后,是无数平凡建设者的默默坚守。水电一局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在木塘支洞的建设中得到了生动诠释。

他们中,有新婚不久便告别妻子、扎根工地的技术骨干;有孩子刚出生仅见过几面、只能在视频里聆听咿呀学语的父亲;有放弃城市的舒适生活、选择与大山隧洞为伴的大学毕业生。他们从五湖四海汇聚于此,为了共同的目标并肩奋战。

截至目前,B2标段累计完成隧洞掘进已突破6000米。木塘支洞的提前贯通,使主洞作业面增至4个,施工效率将实现大幅提升。对于水电一局项目团队而言,贯通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支洞提前顺利贯通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坚定了团队攻坚克难的信心。面对这条地下长龙,项目团队将继续向着既定目标描绘出它真正的模样。

未来,当清流润泽八桂大地之时,这项工程将成为造福一方的生命线。而它的建设史诗中,将永远铭刻着这样一群建设者的身影——他们以智慧为笔、以汗水为墨,在群山深处铸就这座承载希望的水脉丰碑。他们的付出,将随着奔涌的汩汩清水,流淌在这片土地的记忆之中。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