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上的“经营先锋”
——记西南某项目“经营管理能手”刘翠
来源:二公司 作者:任志欣 摄影:任志欣 时间:2025-09-20

金秋时节,公司西南某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在这片苍茫的雪域高原上,一位身着电建蓝工装的“高原女将”正带领团队攻克着一个又一个“难题”。她就是项目部经营管理部的刘翠。

刘翠自2015年7月参加工作起,便投身水利水电施工领域,先后参与了托巴水电站中路沟、托巴沟渣场排水隧洞及防护工程、云南澜沧江托巴水电站民用爆炸物品仓库建设工程等9个标段(项目)的建设。历经十余年专业技术和现场管理的锤炼,凭着一股对技术的热爱与对水电事业的执着,她始终奋斗在水电一线。她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面对经营管理工作中的挑战,我深感责任重大,但从未犹豫或懈怠,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拿出成果,为项目创效。”

破冰者:以专业破解索赔难题

面对导流洞工程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变更索赔难题,刘翠带领团队展开“攻坚战”。她白天驻守业主单位据理力争,夜晚挑灯整理支撑材料,将厚厚的合同文本和技术规范“啃”得滚瓜烂熟。“变更不是讨价还价,更是对工程质量负责”,正是这份专业与执着,让她成功推动了一系列疑难索赔事项的解决,为项目挽回巨额损失。

在导流洞工程高地应力洞段应力释放孔实施方案调整的变更中,刘翠团队遭遇巨大挑战。导流洞开挖过程中,大部分洞段存在高地应力问题,预测围岩变形主要表现为松弛、剥离及片帮,伴有少量弹射。她将合同、技术规范、地质报告铺满谈判桌,论证变更完全符合合同通用条款“15.1变更范围及内容(4)”的规定。她对建设方强调:“变更不是为了多要钱,是为了保障导流洞的绝对安全,这是我们对工程共同的责任。”成功将议题焦点从“是否变更”转向“如何最优解决”。随后通过方案调整,增加了高地应力洞段的措施费用,并取得了建设方的高度认可,最终推动本次变更成功实施。

引路人:用匠心培育经营团队

“合同条款要像读小说一样读透,变更索赔要像破案一样取证。”这是刘翠常对年轻同事的叮嘱。她独创“案例教学+实战演练”的培养模式,手把手传授合同解读诀窍与谈判技巧。在她的引领下,一支“带不走”的经营团队正在高原上茁壮成长。项目部的年轻人说:“刘主任就像我们的‘活字典’,再棘手的问题到她这里都能迎刃而解。”

每次与监理、业主进行重要谈判前,她会与年轻同事一同推演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细致到每一句话的表达。她传授的不是对抗技巧,而是基于合同、有理有据的沟通艺术。她不仅倾囊相授,更敢于放手,让团队在实践中快速成长。在充分培训和准备后,她会将一些小型谈判或变更索赔任务交给年轻人独立负责。她常对团队成员说:“这次你去,我不过去了,这个变更我相信你能谈下来。谈之前把咱们准备的证据清单再过一遍,有任何情况随时电话联系我。”这份信任,正是锻造“带不走”团队的关键一环。

粘合剂:以温情凝聚团队力量

高原的夜晚特别漫长,刘翠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最后。她常说:“我们不是在为数字工作,而是在为工程质量把关。”这种专业精神,深深感染着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当同事遇到困难,她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当项目遭遇瓶颈,她又总能提出建设性方案。

工作中遇到棘手难题时,同事们随时可以向她求助。她提供的往往不只是一个答案,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记得有一次,某种材料的品牌与投标时不同且价格大幅上涨,不确定能否调价时,当团队成员咨询刘翠时,她从来不会直接回答“能”或“不能”,而是引导他们去查阅合同约定,再研究招标文件和技术规范对该品牌是否有强制要求,最后去物资部查找采购时的询价记录……在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之间,她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在雪域高原的苍穹下,刘翠以专业与坚守诠释着新时代建设者的担当。正如她所言:“我们的工作虽不在聚光灯下,但工程质量的每一道防线都有我们的守护。”这,就是一位高原建设者的初心与使命,也是一位在格桑花盛开之地不断成长的真正的“巾帼女将”。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