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青椒”成为温暖的城市名片 |
|||||
——水电一局世运会城市志愿服务工作侧记
|
|||||
8月7日,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正式拉开帷幕。当圣火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天府之檐”下被点燃的那一刻,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再次站上世界的舞台。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6679名运动员、随队官员和技术官员跨越山海而来,共赴这场体育与友谊的盛会。 盛会背后,无数默默奉献的身影同样闪耀。532个城市志愿服务小站如繁星般遍布成都的大街小巷,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注脚。而在这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中,由水电一局青年员工组成的“一局川军”志愿服务队,正用青春和热情,向世界讲述着中国电建青年志愿者的担当与温度。 备战:从“心”出发 作为曾服务过大运会的“志愿老将”,水电一局“一局川军”志愿服务队此次负责芳草街街道“小月亮职工之家”城市志愿服务小站的运营工作,面向中外嘉宾、运动员和市民游客提供交通指引、便民咨询、文化宣传等服务,并协助维持秩序、应对突发情况。 “这次世运会志愿服务,我们要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在服务启动前的动员会上,队长语气坚定。为了确保服务质量,水电一局精心挑选了22名具有大运会服务经验的骨干,组成服务队,并围绕外事礼仪、应急处理、多语种服务等内容开展专项培训。 “我们不仅要会使用翻译软件,更要懂得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队员田雨在培训笔记上这样写道。每一次演练,志愿者们都力求语言得体、服务周到,只为让每一位来到成都的宾客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 服务:用“心”传递 8月4日开站首日,志愿者们早早来到小站做最后准备。擦拭桌椅、整理资料......每个人都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第一批访客。 上午10点,一位老奶奶牵着小孙女的手走进小站。“孩子放暑假了,想带她来看看书。”志愿者立即迎上前,发现小女孩对《山海经》绘本很感兴趣,便主动当起了“故事姐姐”。她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着书中的神话故事,还教孩子认识各种神兽的汉字。临别时,小女孩依依不舍地说:“姐姐,我明天还要来听你讲故事!” 8月11日下午,一位意大利运动员焦急地来到小站。原来他本想去古街体验传统民俗文化,却误入特色商业街区。志愿者与他交流后,不仅详细讲解了路线,还帮他叫了出租车,并特意用中文写好目的地交给司机。 “Grazie!(谢谢)”运动员竖起大拇指,阳光下的笑容格外灿烂。 这样的暖心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服务期间,志愿者们还帮助游客解决手机支付问题,给环卫工人、外卖小哥送清凉……每一个微笑、每一次帮助,都在传递着这座城市的温度。 驰援:以“行”担当 8月15日,服务队接到高新区紧急通知:“由于环球中心熊猫小站外国游客激增,急需双语志愿者支援。” 面对更高强度的工作,队员们纷纷主动请缨。最终,服务队选派了骨干志愿者于洋淼前往支援。 在环球中心服务站,于洋淼遇到了几位神情焦急的菲律宾运动员。他们正低头翻看着手机地图,似乎在寻找什么。原来,几位运动员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准备返回酒店,但由于语言不通、路线不熟,一时找不到正确的方向。于洋淼一边耐心地询问酒店名称,一边确认他们希望乘坐的交通工具类型。随后,帮他们叫了一辆网约车,并与司机反复确认接送地点和路线,确保万无一失。 “Thank you so much!”一位运动员由衷地说道。临别前,他们从包中取出一枚精致的菲律宾代表队徽章,郑重地送给志愿者。这枚小小的徽章,承载着跨越国界的真挚谢意。 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汇聚成世运会最温暖的底色。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到世界运动会,“一局川军”志愿服务队始终坚守在服务一线,用专业、热情和真诚,让“小青椒”成为温暖的城市名片,也让世界看到,中国青年正以昂扬姿态,在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属于他们的光芒。 |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