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廉洁教育,也太暖了吧!
——七公司重阳节“廉洁家书”活动温情刷屏
来源:七公司 作者:张思瑶 摄影:范雨萱 冯迪 时间:2025-10-28

这个重阳节,七公司有点不一样。

没有严肃的会议,脱离枯燥的宣讲,取而代之的是一封封带着温度的家书、一段段发自内心的视频、一句句融入亲情的廉洁寄语。当“廉洁教育”遇上“重阳感恩”,七公司纪委精心策划的一场走心又暖心的廉洁主题活动正温情上演,让这个秋天不仅有金风送爽,更有“廉”意暖心。

作为七公司纪委在廉洁教育形式上的又一次创新探索,继“清风讲堂”、廉洁演讲比赛、主题征文等活动之后,本次“廉洁家书”活动更进一步打破了传统廉政教育的固化模式,将教育场景从单位延伸至家庭,将纪律要求融入亲情交流,推动廉洁文化建设真正“活”起来、“暖”起来。

当廉洁遇见家书,纸短情长话初心

“爸,您总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如今我在岗位上,也时刻提醒自己要像您一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一名党员在写给父亲的家书中这样说道。

活动自启动以来,迅速点燃了全体职工的热情。从机关办公室到项目一线,从70后到90后,大家纷纷以手写书信、微信长文、录制视频等方式,向父母长辈表达感恩之情,也在亲情互动中传递着对廉洁初心的坚守。不少员工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把“廉洁”这个词写进家书,却发现自己对廉洁的理解从未如此真切而深刻。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手持刚完成的家书感慨,“给父亲写信的时候,想起他一辈子在岗位上清廉办事的样子,突然觉得廉洁不是一句口号,是我们家代代相传的‘传家宝’。”

形式不拘一格,真诚才是最好的表达

为了让更多职工轻松参与、真诚表达,本次活动不设固定形式,鼓励大家选择自己最擅长、最自然的方式传递心声。有人铺开信纸,用笔墨重温书信往来的温情时光;有人编辑微信长文,让牵挂跨越千里、瞬间抵达;也有人录制视频,面对镜头说出那些平时羞于表达的感谢与承诺。

工程部职工王建新在写给姥姥的信中朴实的承诺:“凭良心把活干好,搞好工程质量,也护好自己的清白。”

安全环保部主任屠光雪在写给父母的家书中真情回忆:“您二老常说‘庄稼要根正苗壮,人要心正行端’,我一直都记得。”

“原来廉洁教育也可以这么接地气、有温度!”许多员工在参与后感慨,这样的活动让他们在表达孝心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廉洁的意义——它不仅是纪律要求,更是一种融入血脉的家庭教养和人生底色。

廉风化雨润家风,纸短情长见真心

截至目前,活动已收到各类廉洁家书作品30余件。这些作品情感真挚、形式多样,既有对父母教诲的深切感恩,也有对廉洁从业的坚定承诺。

党群工作部主任唐丽丽在视频中说道:“妈妈,我在这边一切都好。您一直教导我说要:廉立身,勤作人。这句话始终刻在我的心里。”这样的表达,不仅感动了家人,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

南四环路项目工程部员工张健军一家三口微信群里字字叮嘱的是父母的教诲:“不贪不占,心里踏实”“实在做人,本份做事”。

随着作品在公司的集中展示,廉洁家风的影响力也在持续扩散。一句句质朴的家训、一段段真挚的告白,让“廉”的种子在家庭生根,让“洁”的底色在亲情中沉淀,真正实现了“教育一个职工,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团队”的浸润式教育效果。

家书载廉传清风,互动凝聚正能量

这个重阳,七公司以一封封家书为媒,让廉洁文化在亲情互动中自然生根,在代际传承中持续发酵。纸短情长,言浅意深,每一封家书都是一次温暖的提醒,每一次表达都是一次初心的重温。

从“清风讲堂”的线上学习,到“廉洁家书”的亲情传递,七公司纪委始终在探索更有温度、更接地气、更具感染力的廉洁教育新路径。不断推动廉洁教育从“说教式”向“沉浸式”、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让清廉理念真正入脑入心、化风成俗。

本次活动虽已告一段落,但廉洁家风的传递仍在延续。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家风故事,点赞转发,一起传递这份“家书里的清廉”,让温暖延续,让正气长存!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