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电一局的三十天:从迷彩绿到工装蓝的青春接力


发布日期:2025-08-20 信息来源:五公司 作者:张诗琦 摄影:张诗琦 字号:[ ] 分享

早上七点,我攥着刚领的安全帽站在项目部的楼下,看着哥哥姐姐们穿着印着“中国水电一局”的工装匆匆走过,忽然想起四年前在军营里,也是这样一群人带着我叠出第一个“豆腐块”被子。从迷彩绿到工装蓝,从省级优秀毕业生的荣誉证书到物资台账上的手写批注,这三十天,像一场跨越青春的接力赛,每一步都踩在成长的鼓点上。

作为党员,我总想着快点跟上节奏。入职第一天,主任带我去仓库盘点,指着一排排整齐码放的钢材说:“我们的主要工作是管理设备和物资。这些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进度和质量。”他弯腰捡起地上的焊条头,放进回收盒里,“老一辈水电人在戈壁滩上,一根铁丝都能掰成两段用。”那天下午,我跟着张哥学用物资管理系统,他耐心教我核对入库单上的规格型号,屏幕反光时,他总把更亮的一侧让给我。这些细节让我想起大学时,辅导员说“优秀不是孤勇,是把每件小事做到极致”——原来这份传承,在水电一局的仓库里、在前辈的言传身教中,一直都在。

最难忘的是七月中旬那个“桑拿天”,钢筋加工场像个大蒸笼,空气烫得能燎着汗毛。我蹲在地上核对钢筋库存的型号和数量,汗水顺着下巴滴在清单上,晕得字迹发虚。急着赶在日头最毒前收工,扫了眼编号就往本子上画勾。“丫头,再瞅瞅。”刘叔递来瓶冰水,瓶身的水珠沾在他晒黑的手背上。他指了指我刚核对的工字钢:“你看这两种工字钢的型号是不一样的,一个是I16,一个是I18。”我脸一下子比日头还烫。他没多说,蹲下来陪我重新逐个核对,每拿起一个,都先用袖口擦净再看。“天热易躁,但咱手里的活不能躁。”他声音混着热气,“这些钢筋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要是用错了地方,那可就是大事了”。 那天最后核对完,后背的工装能拧出水。但刘叔那句“活不能躁”,比冰水还解渴——原来细心不是闲时的从容,是再热再急,也得把眼里的数看实在了。

最惬意的是傍晚六点,结束一天的工作走出办公楼,夕阳温柔地洒在身上,给忙碌了一天的我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我会放慢脚步,看着夕阳在安全帽上跳着碎金般的光,像极了军营里每日的日落——只是那时的我望着夕阳想“何时能独当一面”,而现在的我知道,答案就在每一次核对数据的严谨里,在每一次解决现场问题的果敢中,在每一份台账的细致记录间。

三十天很短,短到还没认全所有设备的型号;三十天又很长,长到足以让我明白,水电人的青春从不在温室里绽放。那些在工地上穿梭的身影,那些深夜亮着灯的办公室,那些被汗水浸透又晒干的工装,都在告诉我:这里有比省级优秀毕业生更厚重的勋章,有比党员身份更具体的担当。

明天,我还要跟着主任去学习新的物资管理流程。迎着朝阳出发,追着夕阳归来,这样的日子,真好。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