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差的爱:致电建人背后的坚强后盾
来源:二公司 作者:康轩敏 摄影:康轩敏 时间:2025-10-26

在乌干达项目的营地里,当时针指向傍晚六点,三三两两的项目职工便会不约而同地举起手机。这一刻,八千公里外的祖国正值深夜,但跨越重洋的视频通话却将两个大洲紧紧相连。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一带一路”的各个项目工地上演,而支撑这一幕的,是无数个水电家庭无声的奉献与守候。

春节,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在乌干达,我们却在时差五小时的晴空烈日下,通过手机屏幕参与着家中的年夜饭。当国内零点钟声响起、烟花绽放时,我们这里的夕阳才刚刚西沉。 就在这新旧时辰交替的奇妙时刻,视频接通了。电视机里春节联欢晚会的欢歌笑语跨越重洋传来,主持人那句“全国人民阖家欢乐”让多少硬汉瞬间湿润了眼眶。老吴总会细心地把手机支在餐桌上,让远方的妻儿“参与”我们的年夜饭;小张则会翻转镜头,将非洲这片沐浴在金色余晖中的天地,作为最特别的新年礼物,展示给父母。

这样的节日,我们已经历了太多太多次。从端午的粽子到中秋的月饼,从重阳的问候到除夕的守岁,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成了我们隔着屏幕的约定。而让我们能够安心履约的,是家人在视频那头永远温暖的笑容,是那句永远不变的“家里一切都好”。

如果说节日的思念是汹涌的浪潮,那么平日的牵挂就是绵长的细流,悄无声息却从未停歇。我们深知,在这份平静的水面之下,是家人用尽全力为我们托起的安稳。

项目部的安全副总监王寅的手机相册里,藏着他最柔软的秘密。那里除了施工数据与照片,最多的就是与女儿视频时的截图——一张稚嫩的涂鸦、一个搞怪的鬼脸、一次认真拼积木的侧影。这些像素或许不高的画面,是他的“能量站”。每当他在工地上感到疲惫时,总会翻出来看看,脸上不自觉浮现笑容。他明白,自己能如此安心地珍藏这些瞬间,是因为屏幕那头的妻子,在操持完所有家务后,仍不忘为他记录下孩子成长的每一个脚印。

而他最揪心的记忆,是父亲突发脑血栓住院的这段日子。在他心急如焚却因工期无法抽身时,是哥哥在病床前日夜守候,扛起了本应由他分担的责任。“你安心工作,爸这里有我。”这句简单的话,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之夜和难以想象的辛劳。视频里,家人永远只给他看父亲情况好转的一面,将所有的焦虑与疲惫悄悄隐藏。这份沉甸甸的体谅,让他既感激又愧疚。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营地里有太多相似的版本:妻子一边报喜不报忧,独自带着生病的孩子穿梭于医院,一边却不忘拍下孩子康复后的笑脸,只为宽慰远方丈夫的心;年迈的父母身体不适,却在视频里强打精神,只叮嘱“家里都好,注意安全”;新房装修从设计到监工,全是爱人一力承担,只在最后完工时发来照片,云淡风轻地说一句:“看看,怎么样?”……

正是家人用他们看似平常的坚守,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没有后顾之忧的天空。他们把生活的重量扛在自己肩上,却把所有的轻松与温暖留给了屏幕这头的我们。

这些善意的“谎言”,这些独自承担的艰难,正是家人对我们最深沉的理解与支持。他们把思念藏在心底,把困难扛在肩上,只为让我们在异国他乡能够心无旁骛地工作。

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守候,汇聚成了支撑我们前行的磅礴力量。当我们为非洲大地点亮万家灯火时,是家人为我们点亮了归家的灯塔;当我们在异国他乡筑起座座大坝时,是家人用爱为我们筑起最坚实的精神港湾。

每一条平坦整洁的马路,每一座顺利通车的桥梁,不仅凝聚着水电人的智慧与汗水,更镌刻着数万水电家庭的奉献与守候。在“一带一路”的宏伟画卷上,既有我们在一线奋斗的身影,也有每个家庭在背后默默支持的点滴。

在乌干达的星空下,我们常常想起亲人的那句话:“你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其实我们深知,正是家人把“家”装进了我们的行囊,才让我们无论行走多远,都带着整个故乡的温度。

此刻,营地里的视频通话又开始了。屏幕那端,孩子正在展示新得的奖状,妻子诉说着今天的趣事,父母叮嘱着注意身体。八千公里外,爱从未有时差。

谨以此文,致敬每一位在背后默默支持的电建家人。是你们的理解,让我们能够安心驻守;是你们的付出,让“一带一路”的梦想照进现实;是你们的爱,让八千公里的距离变得不再遥远。这条通往世界的道路上,每一里都铺满了你们的深情。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