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代会微感悟】以青春之我筑强企之路 |
||||
|
||||
细读公司第十四次团代会工作报告,字里行间涌动着青春的热血与担当。这份报告既是对过去五年团青工作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青春征程的嘹亮号角,让我深刻感受到: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青年从不是旁观者,而是勇立潮头的弄潮儿;共青团组织也绝非简单的“青年之家”,而是锻造初心、凝聚力量的“青春熔炉”。 “最沉重的担子我们挑、最危险的地方我们去”,报告中这句青年突击队的誓言,道出了水电一局青年的担当底色。150余支青年突击队在质量月、抗台防汛、疫情防控中冲锋在前,28个青年文明号、60名青年岗位能手的涌现,让“青”字号品牌成为企业发展的鲜明注脚。更令人惊叹的是青年创新的力量:227项科技立项、586项专利授权,从“五小”创新到“振兴杯”获奖,青年用智慧证明:创新不是实验室里的空想,而是岗位上的精雕细琢。从一线技术员对施工工艺的改进,到青年工程师对项目管理的优化;从BIM小组的数字建模突破,到安全员提出的隐患排查新方法——每一个岗位都是创新的土壤,每一位青年都是改革的尖兵。 团组织的温度,藏在为青年办实事的细节里。94位“红娘”助力近200名青年“脱单”,“红娘奖”设立的背后是对青年生活的贴心关怀;海外“青年之家”的建立、1000余场文体活动的开展,让漂泊的青春有了归属。“推优入党”“推优荐才”机制更像一双有力的手,托举优秀团员青年奋发向上。这种“成长共同体”的构建,让青年与企业真正实现了“同呼吸、共命运”。不论是扎根施工一线的技术员,还是伏案绘图的青年设计师;无论是奔波在项目现场的工长,还是严谨细致的预算员——每个人都能在组织的托举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赛道。 青春的征程从不是坦途,唯有正视问题、持续改进,才能让团组织始终充满活力。当新时代的号角吹响,“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嘱托,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既要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把“两个维护”融入血脉;也要在技术攻关、项目攻坚中锤炼本领,让青春在“强企有我”的实践中闪光;更要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在“小我”与“大我”的融合中实现价值转化。 作为工作在施工一线的团员青年,我们要立足本职岗位,把报告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作为一名施工员,就要严守质量红线;作为一名预算员,就要精打细算降本增效;作为一名安全员,就要筑牢生命防护墙;作为一名设计人员,就要精益求精优化方案。岗位或许不同,但奋斗的底色一致,强企的目标相同。 “青春不老,只因奋斗不止;企业常新,缘于青年永进。”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水电一局青年的奋斗坐标已然清晰:以理想为帆,紧跟党的指引;以担当为桨,勇挑发展重担;以创新为刃,破解改革难题。相信在共青团组织的引领下,我们定能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书写出更具价值的青春答卷。 |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