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做证 笔写春秋——一位青年管理者的四年成长纪实
来源:二公司 作者:杨小丽 摄影:杨小丽 时间:2025-09-22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2021年盛夏,怀揣青春梦想与职业憧憬,我告别菁菁校园,加入水电一局这个大家庭。转眼四载春秋,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独当一面的项目管理者,这段用汗水浇灌、用奋斗书写的成长历程,正在祖国壮丽山河间镌刻下深深的印记。

第一章 巴山渝水间的初心启航

重庆蟠龙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一站。山城重庆以其特有的热情迎接了我——不仅是火炉般炽热的盛夏,更有工程建设中如火如荼的挑战。

在这里,我的“课堂”从窗明几净的教室,延伸至机器轰鸣的施工现场、灯火通明的办公室和云雾缭绕的巴山峻岭之间。图纸上的线条和数据,在此化作巍峨的大坝、庞大的钢管、深邃的斜井。当理论与实践激烈碰撞,我深刻领悟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我投身综合管理部这个“大熔炉”。无数深夜,我俯身案头,将开工以来的往来文件分类铺满地板,细心编制台账。当一盒盒文件整齐移交竣工办时,一种职业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些看似平凡的文书,正是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历史见证。

我用心经营团队的温度,从活动方案的精心设计,到物资采购的精打细算,再到现场组织的周密安排。当看到同事们绽放的笑容,听到活动现场洋溢的欢声笑语,所有辛劳都化作了欣慰。在薪酬报表编制、数据报送等工作中,我始终以高度责任心对待每一组数字,反复核对、多方校验,用专业为项目运转提供坚实保障。

巴山的云雾见证了我的迷茫与求索,渝水的奔流记录了我的汗水与成长。这段启航的初心,如同水电站积蓄的势能,已转化为推动我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第二章 彩云之南的淬炼成长

随着公司新能源市场的蓬勃发展,2022年,我有幸参与云南南华光伏项目建设。与六名同伴发扬“跑步进场”的作风,奔赴这片被誉为“野生菌王国”的美丽土地。

在这里,我见证了一项工程从零开始的完整历程。从首批人员进场、项目部组建,到土地征用、修路开挖,再到一块块光伏板沿山坡铺展,每一环节都让我切身体会工程建设的艰辛与荣光。

作为项目中唯一负责综合管理的人员,我独自承担千头万绪的工作:从食堂食材采购、水电网络维护,到接待礼仪安排、职工凝聚力提升,在纷繁事务中坚持亲力亲为,于点滴细节里不断反思改进。我紧跟项目团队奋勇前行,用汗水书写青春,将执着奉献于平凡的岗位。南华光伏项目部,给了我独当一面的成长舞台,让我尽情演绎青春应有的模样。

当荒芜山坡披上湛蓝的光伏板“外衣”,当项目运转步入正轨,当各方表扬信纷至沓来,所有艰辛都化作了激动的泪水。这片炽热的土地,不仅见证了一座绿色电站的诞生,更见证了我的蜕变与成长,让我深刻领悟“从无到有”的建设精神。

第三章 雪域高原的使命担当

怀着敬畏与憧憬,我踏上西藏这片神圣的土地。在这里,我们参与的是世界级水利工程,面对的是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承担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果说南华是我淬炼的起点,那么雪域高原便是真正的考验。作为部门负责人,面对上百人的重大项目,我深感责任千钧。在这海拔数千米的高原,每一份后勤保障都关乎工程进度,每一位建设者的冷暖都系于我们肩上。

我带领团队完善制度、优化流程,从饮食营养到住宿保障,从文化娱乐到应急处理,每一环节都精益求精。我们用细致服务温暖高原奋斗者,以坚实保障支撑工程建设。在迎接每一项挑战的过程中,我不断磨砺成长。

当前,项目大江截流目标近在咫尺。综合管理部全员进入“战时状态”,以最高标准落实各项保障。决战时刻,每一餐热饭、每一次调度、每一声问候都承载着特殊意义。虽不能直接参与截流作业,但我们用坚实的后勤筑起了温暖的大后方。当截流成功的捷报传来,那喜悦中有我们的坚持,荣光里有我们的奉献,这便是我们的担当与骄傲。

四年三地,从巴山渝水到彩云之南,再到雪域高原,每一次转场都是新的挑战,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阶梯。综合管理工作看似平凡,却事关项目运转效率与团队凝聚力。既需“润物细无声”的细致,又需“统筹全局”的视野;既需“服务至上”的意识,又需“管理创新”的思维。四年的磨砺,让我逐渐领悟管理艺术,也更坚定了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我的成长故事,仍在继续镌刻……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