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筋水泥间遇见温暖——我的水电一局成长札记


发布日期:2025-08-15 信息来源:二公司 作者:王子文 字号:[ ] 分享

初到水电一局,最先打动我的是两个词——“专业”与“温暖”。报到时,前辈们早已把入职流程梳理成清晰的指引,从住宿安排到手续办理,每一步都有条不紊,让初入职场的我少了几分慌乱和紧张。而食堂阿姨一句“新来的吧?多吃点”,又让我在严谨的工作氛围中,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暖意。

来之前我就在网上了解到,公司官网上“三峡大坝,南水北调……”等重大项目的照片格外醒目,这些前辈们亲手铸就的水利丰碑,瞬间让我对“水电一局”的名号有了更具体的感知——这不仅是一家企业,更是承载着国家水利事业使命的“建设者军团”。

入职后的军训过程中,团队感的升温很微妙。一开始大家都是陌生的同事,军训里的集体项目却把我们快速绑在了一起:齐步走时要互相迁就步伐,拉歌时得合力喊出气势,有人动作错了会一起被纠正,休息时又会分享水和小零食。这种“共患难”的经历,比单纯的入职培训更快拉近距离,相信在后来工作中遇到问题,看到那些一起晒过太阳、喊过口号的面孔,会莫名觉得亲切又靠谱。

心态上的转变也挺明显。军训里强调纪律和服从,一开始会有点不适应“被安排”,但后来理解了这其实是在培养快速执行的意识——就像工作中接到任务,先高效完成再优化细节。结束时回头看,晒黑的皮肤下,好像多了点“准备好了”的笃定,那种从“学生思维”到“职场人”的切换感,在汗水里悄悄落地了。

分配到项目部后,我参与的是一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第一次跟着前辈去现场查勘,淤泥沾满鞋底,烈日把皮肤晒得发烫,但当前辈严肃地告诉我“我们在工地上只要有一点处理不好,雨季可能危及下游村庄”时,我突然明白:水利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连着万家灯火的安全。这段时间,我不仅学会了把自己在学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现场的施工详图联系起来融会贯通,更懂得了“把图纸上的线条,变成经得起洪水考验的实体建筑”,才是水利人最基础、最硬核的本领。

在项目上的这些日子,让我对“责任”二字有了更深的体会。现场的每一处施工,都有着严格的标准,哪怕是细微的偏差,都可能在未来埋下隐患。那些在书本上看似简单的数字和线条,到了工地上,都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规范和要求,容不得半点马虎。

与团队一起学习奋斗的过程中,愈发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面对复杂的施工难题,大家会围坐在一起讨论方案,各抒己见又能相互包容,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这种为了共同事业而凝聚的向心力,让艰苦的工作也充满了动力。这不仅是在参与一项工程的建设,更是在为守护一方百姓的安宁贡献力量。水利人的使命,就在这一砖一瓦、一土一石的堆砌中,慢慢变得清晰而厚重。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