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有话说丨地铁工地见闻录 |
||||
|
||||
上午九点的阳光斜斜切过地铁工地的围挡,在地面投下栅栏状的光影。当我站在施工地门口,按照领导指示将安全帽的系带在下巴下扣紧的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这顶橙红色的 “铠甲” 不仅是安全的保障,更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真实工程世界的大门。而这场临时起意的观摩,对我这个学设计的学生来说,更像是一场偶然闯入的视觉盛宴。 刚迈过警戒线,潮湿的泥土气息就混着柴油味扑面而来。几位工人正站在基坑边缘调整吊绳,晨光给他们的轮廓镶上金边,扬起的手臂与垂下的钢索构成奇妙的几何图形。吊斗在半空划出弧线时,斗里的碎石反射着阳光,像一串流动的碎钻。我忽然想起专业课上讨论的 “动态构成”,原来最生动的视觉元素,不在电脑画布上,而在劳动者与工具的互动里。 钢筋堆旁,几位师傅正相互协作,用扳手紧固连接件。他们的动作熟练且默契,一人扶着钢筋,一人发力拧动。在烈日的照耀下,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其中一位擦了擦额头的汗,晨光在他汗珠上折射出虹彩, 我盯着施工师傅们交叠的影子,忽然明白 “协作” 不是 PPT 里的流程图,而是日复一日磨合出的肌肉记忆。 走出工地时,手表的指针刚好走过十点。一个多小时的观摩像翻阅了一本立体的画册,每一页都印着晨光、汗水与金属的质感。摘下安全帽的瞬间,我摸了摸帽檐内侧的划痕,忽然明白这场短暂的相遇给我的启示:真正的学习从不在刻意的课堂里,那些在工地上流淌的汗水、闪烁的智慧、坚守的责任,比任何分数都更深刻地刻进了我的专业认知里。或许未来的学习之路依然会有困惑,但今天埋下的这颗种子,定会在某天长成支撑我前行的力量 —— 因为我见过真实的工程模样,也见过那些让城市地下生长出脉络的人们,是怎样用热爱与坚守,在黑暗中开辟光明。 |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