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安全有我,责任在肩,班前牢记,事故无缘!”清晨的阳光洒满公司西南某项目导流洞施工现场,嘹亮的安全口号准时响起。这是中国水电一局项目部每日班前会的固定环节,一场场规范有序、精准高效的班前会,正成为保障工程建设安全、提升施工效率的“关键一课”,为水电站建设注入强劲的安全动能。 流程“精细化”:把好施工安全“第一关” 走进班前会现场,标准化的流程让人眼前一亮。从人员出勤核查到防护用品互检,从精神状态确认到安全口号提神,每一个环节都紧扣施工安全核心。“应到人数10人,实到人数10人,报告完毕!”班组安全员清脆的报数声拉开会议序幕,班组长随即逐一询问:“大家有没有身体不舒服的情况?有没有饮酒的情况?”全员洪亮回应,确保无一人带着身体隐患或不良状态进入作业现场。 防护用品检查环节更显严谨。“第一排向后转,交叉检查安全帽、反光马甲、安全带穿戴情况!”随着班组长指令,作业人员两两互检,从安全帽帽带是否扣紧,到安全带卡扣是否完好,再到反光马甲是否醒目,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随后,班组长深入队伍中进行二次复查,坚决杜绝防护用品破损、穿戴不规范等问题,真正把好施工安全“入口关”。这种“全员参与、双层检查”的模式,让安全防护从“被动要求”变为“主动践行”。 内容“靶向化”:打通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 “在上一班次中,XXX同志安全带系挂规范,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一条安全带系挂在可靠结构上,有效防范高坠风险,值得大家学习!”在回顾总结环节,班组长不仅对优秀员工进行公开表扬,还邀请其分享安全操作经验,让“身边榜样”成为全员的安全教材。同时,对于上一班次发现的违章行为,班组长也会当场通报,结合规范要求分析隐患危害,督促责任人整改,确保“问题不遗留、教训共吸取”。 工作部署环节则聚焦“精准落地”。“XXX作为一队队长,负责落实今日导流洞造孔作业任务,务必确保造孔设备固定牢靠、作业平台满铺绑扎牢固;XXX作为安全员,重点做好现场安全巡视,尤其关注高处作业人员安全带系挂情况!”班组长将当日工作目标、任务分工精准到人,同时针对造孔作业、高处作业等关键环节,逐项梳理风险点:“作业时必须戴好防尘口罩、护目镜,高处作业严禁高空抛物,安全带必须高挂低用!”清晰的指令、明确的要求,让每一位作业人员都清楚“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安全干”,彻底打通安全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互动“常态化”:激活全员安全“源动力” “请问安全带设置必须遵循什么原则?”“高挂低用!”“什么是‘三违’行为?”“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在互动交流环节,班组长随机抽问安全知识,作业人员应答如流。据了解,项目部要求一周内实现全员提问全覆盖,通过“以考促学、以问促记”的方式,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同时,班组长还主动听取员工意见:“大家对今日工作安排有疑问或建议,随时提出!”鼓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共治”的安全氛围。 此外,项目部还不定期在班前会中加入事故警示教育环节,结合近期行业内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对照施工现场实际开展隐患排查,让作业人员直观感受事故危害;及时传达上级单位工作要求,制定针对性落实措施,确保安全管理与上级部署同频共振。会后,管理人员还会对班前会效果进行复查,通过二次抽查确认作业人员对任务、风险、措施的掌握情况,确保会议内容“不走过场、落到实处”。 安全“长效化”:夯实工程建设“硬根基” “以前总觉得班前会是‘走形式’,现在才发现,这短短十几分钟的会议,能帮我们提前排查隐患、明确风险,干活更有底气了!”参与班前会的作业人员XXX感慨道。自规范班前会流程以来,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违章作业发生率同比下降60%,隐患整改率达100%,实现了“零安全事故”的阶段性目标。 据项目部安全负责人介绍,为确保班前会效果,项目部还要求每日班前会录制不少于10分钟的视频,视频底部标注“时间、施工部位、施工内容”水印,及时上传至微信管理群,每周进行专项检查。“班前会不仅是安全交底的平台,更是凝聚团队合力、提升施工效率的重要载体。”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项目部将继续优化班前会流程,结合水电施工特点创新内容形式,让班前会成为推动工程安全高效建设的“助推器”,为水电站早日建成发电筑牢安全根基。 |
||||
|
【打印】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