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为安全、高效推进山地光伏项目建设,切实提升复杂地形下的施工科技水平与安全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项目建设效率与科技化施工水平,临沧地区工程建设指挥部光伏项目部精心组织,特邀专业无人机讲师,为项目部管理层、各分包单位负责人及一线无人机操作手举办了一场针对性强、内容丰富的山地光伏无人机吊装专项培训。此次培训旨在从思想源头和操作规范上,为这一新兴作业方式筑牢坚实的安全根基。 山地光伏项目地形复杂,传统运输方式面临效率与安全的双重挑战。无人机吊装技术虽能有效破解此难题,但其作业过程技术含量高、风险点多,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极致要求。指挥部光伏项目部坚持“安全先行,培训筑基”的原则,将本次安全培训视为引入新技术前的“必修课”和“准入证”。这也标志着临沧地区山地建设在智能化、机械化施工应用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聚焦实战难点,破解山地施工难题 临沧地区山地起伏、地形复杂,光伏组件、支架等物料的传统运输方式不仅效率低下,更面临坡度陡、转弯多、路径窄所带来的安全挑战。无人机吊运技术凭借其灵活机动、受地形限制小等优势,逐步成为破解山地运输难题的有效路径。同时为避免大型机械进入茶地,对茶地进行破坏,通过无人机运输可以有效的对茶地进行保护,这也使我们与当地村民建立了友好关系。然而,空中吊运作业对设备稳定性、操作规范性、环境适应性均提出极高要求。项目部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吊得稳、放得准、控得住”这一核心目标,系统设计培训内容,重点强化参训人员在复杂环境中的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 理论实操结合,全面提升专业素养 本次培训紧密结合山地光伏建设的实际应用场景,设计了系统化的课程内容。在理论授课环节,专业讲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无人机吊装系统的基本原理、设备结构与性能参数、安全操作规程、空域申请与飞行注意事项、不同气象条件下的飞行策略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处置预案。重点针对山地环境特点,分析了气流、坡度、障碍物等因素对飞行安全与吊装稳定性的影响,使学员们建立了全面的理论知识框架。 在实操演练环节,参训人员在指定安全区域内,在讲师的指导下,亲自上手进行无人机起飞、悬停、航线规划、负载挂钩与脱钩、精准投送等系列操作。通过模拟山地光伏场区的典型吊装任务,学员们不仅熟悉了设备操控技巧,更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应对实际作业中各种突发状况的能力。项目部管理者与分包单位负责人通过观摩和部分体验,也对无人机吊装的流程、潜在风险及管理要点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为后续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奠定了基础。 强化安全意识,筑牢施工安全防线 安全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培训全程贯穿“安全第一”的理念。讲师反复强调无人机吊装作业中的安全风险点,系统剖析了山地环境下无人机吊装作业的典型安全风险,如:复杂气流导致的飞行不稳、信号遮挡引发的控制失效、设备故障带来的坠机风险以及吊装物摆动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害等。课程详细讲解了设备日常检查与维护规程、作业环境安全评估标准、空域管理与飞行审批流程、异常情况应急处置预案等关键内容。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全体参训人员,尤其是管理者和负责人,深刻认识到安全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了各自的安全职责。 凝聚各方共识,共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此次培训不仅是一次技能提升,也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动员,更是一次安全责任的再明确、再落实。通过培训,项目部管理人员、分包单位负责人及一线操作手对无人机吊装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前景形成了更清晰的认知,增强了运用新技术攻克施工难题的信心。项目部明确要求所有操作手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程,未来在施工中,必须持证上岗,严守规程。各分包单位必须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强日常安全管理;指挥部将建立严格的作业审批与现场监督制度,确保每一架次吊装作业都处于严密的安全管控网络之中。 临沧地区工程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赋能,安全是前提。引入无人机吊装技术,不是为了增加风险,而是为了更安全、更高效地完成建设任务。此次专项安全培训,为我们下一步规模化、规范化应用该技术划定了‘安全红线’,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此次系统化、高标准的安全培训,临沧光伏项目部成功统一了各方安全思想,规范了作业行为,为山地光伏项目建设安全、高效地迈入“无人机时代”提供了有力保障。 指挥部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持续跟进无人机吊装技术的应用效果,不断优化作业流程和管理规范,逐步扩大应用范围,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驱动临沧山地光伏项目高质量、高效率建设的强劲引擎,为区域绿色能源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