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满意”精准发力,“精细化”管理创效 ——水电一局四公司扎实推进“双满意”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
||||
|
||||
为深入推进“双满意”主题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助力项目精细化管理更上一层台阶,水电一局四公司党委紧盯各项目履约重点要素,建立“党委牵头、部门联动、上下一体”帮扶机制,推行机关部门“一线工作法”,将日常工作检查、业务指导有效结合起来,着力打造“让上级满意、基层满意”的总部机关。 技术是龙头,四公司工程部坚持“蹲点帮扶-过程指导-监督落实”的工作原则,派驻人员到重点项目、风险项目一线,助力南京地铁11号线项目联络通道施工进行冷冻参数的协调,优化冷冻布孔形式,严格控制开挖过程,在保证安全贯通联络通道的情况下,提前10天完成施工任务;在哈密项目及时对设计图纸不满足施工现场的情况提出意见,保证设计图纸变更的及时性,避免了因图纸变更问题造成现场返工的情况。同时在各项目扎实推行“三检制”和“首件验收制”,帮助各项目开展质量隐患排查,针对项目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梳理,确保了各项目质量验收一次性通过率达到了98%以上。 进度是重点,四公司机关针对项目进度管理使用 “进度协同、资源协同、制度协同”的管理模式,找准工程进度秘钥,有效提升了项目履约效率。上半年,哈密项目施工进度出现滞后,四公司机关启动预警机制,包保领导协同专业部门人员深入剖析原因,第一时间派员进驻帮扶。经分析,因为项目施工方案有问题,执行难度大,导致各工序衔接脱节,流水堵塞,四公司迅速拟定解决方案,促使施工进度在最短时间内回归正轨,同时组织实施劳动竞赛,倒排工期、明确奖罚,有效规避了进度的进一步延误。针对各项目不同的需求,全力保障项目施工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合理配置,人力调配方面依据项目不同阶段与施工难度,灵活调度各专业施工队伍,杜绝人力资源的闲置或短缺;物资资源协调上,建立内部闲置物资共享资源信息群,让闲置资源活起来,让需求资源用起来,对施工设备统一调度管理,大力提升设备利用率。 四公司针对重点项目和关键施工节点,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业人员专项盯控。专盯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对施工全程监督,及时察觉并纠正施工偏差。同时依托“项目管理提升三年行动”,推进在建项目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管理,有效保障了各项目关键节点均能按时完成。 安全是保障,四公司严格执行公司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人机料法环”班组复核验证和网格化管理工作为双轮驱动,建立两级联动责任矩阵,下沉一线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穿透式管理工作,全力打通安全管理的“最后100米”。对在建项目分部分项工程等施工环节和施工内容进行风险研判,月度跟踪、季度预控,制定针对性管控措施,全力管控安全风险。各项目部倒排计划、科学统筹、挂图作战,持续推行安全生产“包保+网格化”管理,以工程安全质量为核心,突出全员、全过程、全项目,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控体系,全面推行安全穿透式管理,抓好施工现场管控。截止目前,四公司各项目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效益是目标,四公司财务部组织开展送服务下基层活动,包保领导、总会计师牵头对各项目的债权清收谋策支招、成本费用节俭管控、经营情况分析及风险管控等方面进行服务指导,各专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经营部门根据公司相关要求,结合所属项目特点,制定了《项目经营日志填报制度》《在建项目经营业绩考核管理办法》《尾工项目考核办法》,结合原有《管理评价考核实施细则》《四公司经营流程手册》,五位一体,监督指导项目经营及基础工作开展,促进基础管理工作有效提升。四公司切实把“过程中变更”落实到项目日常管理工作中,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及时收集资料、及时加强沟通、签字确认。对于重大变更,包保领导重点盯控,建立了工作沟通和激励机制,通过会议理清了工作思路,快速推进工作进度,消除变更索赔工作的堵点、痛点,争取颗粒归仓。不定期召开内部变更索赔推进会,通过碰头讨论、集思广益、查漏补缺,理清下一步工作思路、方法,层层压实责任。 四公司将以“双满意”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在对标提升、党业融合、思想文化等方面积极创新探索,进一步激发基层项目活力,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