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小风”的春夏秋冬

——黄莲坝风电场16台风机并网发电之后
发布日期:2021-04-26 信息来源:四川分局 作者:谭妮珂 摄影:谭妮珂 字号:[ ] 分享

各位朋友,你们好!我叫“小风”,全名“黄莲坝风电场”,就是那个号称“国内山地单机容量最大风电场”,领跑“中国山地风电装机新高度”的小风。

在贵州大娄山脉东部的高寒地带,有一个被誉为“娄山关下的香格里拉”的小小村落,它就是我的家——黄莲坝乡。这里竹海茫茫,青山叠翠,云雾缭绕,终年不散,处处是风景,比比皆画屏,是画家、摄影师的新晋打卡地。

2020年12月13日,在12号风机平台上空,随着叶轮与机舱在百米上空的精准对接,我在众人的见证下正式成年。风云苍苍,天地茫茫,在鞭炮齐鸣与欢呼声中,我带着所有人的希望与使命,走向新的世界,迎来新发展。

回首我的成长之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我扎根在这郁郁苍山之巅,其中艰难困苦,何其多哉!好在有这么一群蓝衣卫士,他们日以继夜、竭尽全力地呵护着我,用辛勤、汗水用心浇灌着我,一手扶持着我慢慢站立起来,向阳生长。

他们是大娄山深处英勇无畏的拓荒者;是中国电建水电一局自强不息的“一匹黑马”;是成百上千无怨无悔贡献青春与热血的黄莲坝风电场建设者。

海拔一千九百多米的地方,蓝衣卫士们经书日月,提笔写尽春秋花落,任遒劲疾风经年不息的刮过山峰林间,化为一曲曲雄壮、豪迈的大风之歌,唱响四季。我的故事开始于新春伊始,结束于霜雪冬季,四季变化,有道不尽的故事与看不完的风景。

春之序章·初遇

故事的开篇,从2020年1月1日开始,随着一声开工令下,我的第一颗种子,在工人的吆喝声、机器的轰鸣声中被种下。首台风机——15号风机基础开挖,我出生了。

 “连绵环抱的青山,苍翠欲滴的竹海,迎风飘扬的鲜红旗帜”是我对这个世界的第一印象。旗帜下,一群身着藏蓝冲锋衣,头戴红色安全帽的人将我围成一圈,一边注视着我,一边热切讨论着。那眼光中带着希冀、殷切与兴奋,同时还有一丝儿紧张。

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天,我和他们相遇。后来,在三百多天的朝夕相处里,我和他们越来越熟悉,知道是他们赋予了我生命,看着他们对我关怀备至,小心翼翼地将我捧在手心。这群人里,有初出茅庐的职场“新手”,有朝气蓬勃的青年,还有征战大江南北的“水电老兵”。早在多年前,这个队伍就开始涉足新能源风电、光伏领域。此次前来,就是为了将我培养成目前国内山地单机容量最大风电场,向着“建好领跑南方山地装机新高度”目标冲锋。

三月江头飞送春,上马启航正是时。山外已是桃源遍地,山上还是一片冰寒,黄莲坝的大雾从未散去,紧紧笼罩着大山。凛冽山风穿堂而过,长驱直入,关进垒砌成塔的钢筋铁架中,我看着他们披星戴月地奔波在群山之间,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淹没在承台的钢骨里,没有人在意熬红的双眼、冻透僵硬的双手。4月15日,经过一天一夜的奋战,首台2.0兆瓦风机基础浇筑完成,我的第一个兄弟成功地在黄莲坝乡安下了家,面对第一个成功孕育的“孩子”,他们既是欣慰又是感慨,尽管混凝土碎渣溅的满身,跟汗水和成了泥,但工地一线的“最美微笑”被抓拍、定格、铭记,成为春夜里最别致的风景。

15号、16号、2号、1号、3号、4号、5号……一个春天的时间,他们像魔术师一样不断开辟新世界,挑战新+难题,让我的16个兄弟安定下来,拥有了自己的一方平台,星罗棋布地将大山划分,点缀成细网连结起来。

“苦,我们不怕;难,我们克服嘛。”沉睡中,我听见有人这样说道,他们用激情唤醒了我,我迫切的想要看向更远的世界。

夏之合奏•相知

忽而今夏,炽热毒辣的阳光让劳作的人们苦不堪言。随着汽车轰鸣声,一列车队缓慢爬行在弯急路窄的陡坡上,让我看的心惊胆战。

“那是什么东西啊?你们在干什么呀?”我好奇地看着车队中央那个圆柱形的“庞然大物”艰难万分地向我逐步靠近。“哈哈,你就要有两个新伙伴了——塔筒和叶片,以后它们也是你身体的一部分,等你长大了 ,哪怕相隔几十里,我们也能一眼看到你呢。”有人回答我。

“为了把你的小伙伴接过来,我们可费了不少功夫呢。你知道吗?一个塔筒重达42吨,叶片长达59.5米——75.8米,对运输要求极高,转弯半径要大,唯一的运输道路新黄公路路宽4米,主路最大坡度能达到18%,海拔高,弯道多,路窄,坡度大,短短二十多公里的路程,每次运送就要耗时十多个小时。为了保护你的小伙伴,我们都是派专人全程监护,确保路口有指挥,车前有人开道,车上指挥、操控,车后跟踪收尾,保障你的小伙伴能安全到达你身边。”

“最难的是6月底南方洪灾,唯一的大型设备进场道路——新黄公路出现了约20米长的严重塌方路段,路面几乎悬空一半,南天门大峡谷路段与谷底的高差近700米,可谓是万丈深渊。为了尽快护送你的小伙伴们到家,我们项目部的人集体出动,日以继夜地守在塌方路段,参与整修,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交通。”

    听他们讲着运输路上的艰辛,我仿佛看到了蜿蜒盘旋的环山道上,一列列庞然大物在前呼后拥中像蜗牛一样缓慢前行,步伐虽慢,却扎实坚定。就像这群建设者一样,行走虽艰,但一直在脚踏实地前进。

秋之交响•奋进

黄莲风大,仿佛一夜之间就将人从盛夏吹向了深秋,万山萧瑟,天寒地冻。黄莲乡最高海拔1927米,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13℃,全年雨雾天气300天左右,凝冻天气80天左右,在这个常年雨季且高寒的地方,这群蓝衣卫士的秋天好像格外难过。

“你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了,为什么都愁眉苦脸的呢?”看着他们的眉头越皱越紧,在山上待得时间越来越长,我终于还是忍不住提问。

“我们要做一件大事了——吊装,这可关系到你以后的健康成长呀。一节塔筒高约16米,重达42吨,叶片长达59.5米,组装成叶轮约重61.5吨。这里风大雾浓,上空情况不明朗,稍有不慎,就可能毁掉之前全部的努力。”此时的我依旧天真懵懂,还不能深切体会到他们眼中的重重忧虑。直到被肆虐的狂风惊醒,看到浓雾之中工人们艰难的工作场面以及吊装工作的高难后,我才对他们的担忧感同身受。

作为他们亲手养大的孩子,我在这个寒秋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他们无微不至的爱意。为了让我在组建过程中不受到一丁点伤害,他们绞尽脑汁、多方请教,对吊装方法精益求精。我看到项目部工程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我看到他们多次对方案集中协商研讨,我看到有人不远千里带着资料去登门拜访专家,我看到他们为了熟悉场地,脚步已踏平整个风电场。功夫不负有心人,那本厚实的《风机、塔筒等设备吊装专项施工方案》经过十几次修改,终于运用到我身上。他们帮我检测接地线路、清理平台、安装好支撑架,放置好电控柜,每一个步骤,都集结了四方参建单位的精英。在他们的周密布置下,我也信心十足。

当庞然大物在500吨履带吊车起重机与100吨履带起重机的配合下缓慢上升,起至垂直方向,转动,再缓慢落下,与法兰面完全接触。我们的视线全部集中在这个大家伙身上,一颗心扑通扑通的,也随着上升、翻转、落下。“我们成功了!”他们欢呼雀跃,我也跟着高兴,想必过不了多久,我的兄弟姐妹们就可以像我一样站起来了,顶天立地。

笑容洋溢在他们疲惫的脸上,我有些心酸,为了我的成长,他们在这短短几个月里,攻坚克难,战天斗地,从不言弃。星光不负追梦人,从4月15日首台2.0兆瓦风机基础浇筑完成,6月23日16台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任务全部完成,到9月23日首批7台风机机组并网发电,每一个工程节点的完成,都是他们没日没夜努力的成果。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他们拉着我的小手,一路领跑施工速度,呵护着我发芽、生长。

冬之颂歌•冲锋

岁月的年轮攸然划到了岁末冬季,山风凛冽,雾水成冰,大地被包裹在冰霜之中,进入了沉睡。但在山顶上,依旧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我听见他们吹响了“大干三十天”建设攻坚战的号角,嘹亮的口号声长久地回旋在上空,让我精神抖擞,为之一振。

他们郑重地告诉我:“马上要打一场硬仗了。我们要替剩下7台4.5兆瓦的风机安家了,才是这场战役中最艰难的任务。”

“你们之前已经成功吊装过好多台了呀?怎么还发愁呢?”

“傻孩子,虽然之前我们已经有了成功吊装的经验,但我们给你安装的可是现在国内山地单机容量最大的风机,4.5兆瓦的风机塔筒一节高达17米,重约96.9吨,叶片长76.3米,重约19.2吨,发电机更是重达100吨,要想把这些大家伙硬生生地拼凑在一起并运转发电,对于我们这群刚刚接触南方山地首例新能源风电施工的项目团队来说,简直难于登天。”

听完了他们的话,我也着急了。

“你不用怕,有我们在一定不会出差错的。别忘了我们可是要‘匠心筑精品’的一局川军!已经提前策划好了,经过与业主、监理单位的多次磋商,还专门召开了专家审查会,邀请了起重吊装行业的专家对吊装方案进行了评审,反复修改才敲定了方案。”看着他们成竹在胸的样子,我选择了相信他们。

时间告诉我,我的相信是正确的。从叶片进场、栓缆风绳、变桨、安装螺杆、叶片与轮毂对接、叶轮对接到最后发电机与叶轮对接,他们忙碌的身影从未停下过。经过17个小时的奋战,中国山地首台4.5兆瓦风机成功吊装!

天气一日比一日寒冷彻骨,冰雪之中山茶花也被狂风吹歪了脑袋,在这个伸手就能冻裂的地方,他们也依然陪着我在这狂风大作的山顶上,从未有一日懈怠。我看到新来大学生的脸冻得乌青发紫,看见“老将们”皲裂开口的手指。越是艰难,越显勇毅;越是磨砺,成功越近。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时间这位伟大的魔术师,从不辜负对拼搏者的允诺,从不吝啬对奋斗者的褒奖。终于在12月16日,他们完成了最后一台风机的吊装。在众人的祝福中,我获得了新生,正式成年。那一瞬间我激动的热泪盈眶,350个日夜的奋战,由此拉下序幕,在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下,我们一起过五关斩六将,让我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当山河将春风酿成千言万语,拂过这黔北大地,去年一笔一画勾勒出的图纸,已化作雄壮的大风车和满山翠竹铺就在这片山峦之上。回望来时路,道阻行且艰,如今我成年了,也该接下属于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将央企重任担在肩头,将真心实意落到实处,用行动诠释初心与使命。怀揣赤子心,甘为孺子牛,彰显中国电建央企风范。”我记得这是他们的誓言,也将是我今后的准则。

我站在高山之巅,做大地的卫士,留住每一阵清风,转化为清洁绿色电力,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与温暖,传递电建人的深情与厚爱,希望与祝福!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