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当一群“90”后与工地相遇

——记奋战在工地上的一局新青年
发布日期:2021-12-04 信息来源:四川分局 作者:王梦欣 摄影:王梦欣 字号:[ ] 分享

一场大雪让项目部远处的高山白尽了头。

太阳刚从地平面透出一丝光亮,中国电建水电一局拉哇项目部青年、24岁的郭勤学整理好工作服和安全帽、套着到膝盖的胶靴跋涉在高原上,一群和他年龄相仿的青年紧随其后。

“奋斗的青春是最亮丽的底色”,迎着刺骨的寒风,一行深深浅浅的脚印,向着海拔近3千米的拉哇水电站导流洞施工现场延伸,他们一边打着冷颤,一边为自己“打气”。

站在祖国快速发展的起点上,许许多多像郭勤学一样的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了雪域高原,在充满未知和希望的道路上坚定地迈开了步伐.....

走,到高原去

安全环保部丁明坤的家乡在贵州。高原上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大巴车行驶在318国道上,一路上,从云贵之巅的青山到巍峨延绵的雪山,眼前景色不停变化。丁明坤此前从未想过,从云贵高原到川藏高原的路途,能完整经历一次春夏秋冬。

“我们那可好看了,全是青山绿水,我家旁边还有小桥呢,你站到桥上往下看,和镜子一样呢。”在给现场护栏刷漆的时候他给大家讲到。我没去过贵州,但是看丁明坤讲起家乡时脸上流露的笑容,我想那一定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刚分配到拉哇项目部,丁明坤便迎来了拉哇水电站筹建期左岸工程8号堆积体抗滑桩工程施工关键期,这项工程的难度之大、工期之紧、要求之高,也让丁明坤第一次刷新了对工地的认知。从这天起,总能看到丁明坤与工人大哥一道出现在工地上。

8号堆积体抗滑桩工程完工那天,丁明坤坦言:“我是大山里走出的孩子,所以更想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能看着工程在我眼皮子底下安全建成,真高兴。也因为这个选择,我的青春更添壮丽,因为这个选择,我的青春更有意义。”

走,到一线去

高原的寒风有多大?在施工前线值守的李万真体会最深。

这个喜欢摇滚乐的西北大男孩,我们都叫他“真真”,真挺好的“真”,在他看来挑战自我并不是“难题”,分配到项目部后,他便主动请缨到了工地一线值守。

“我先去工作面了,你们先吃。”这样的场景大家已经司空见惯了,又是还没吃完饭,李万真就去浇筑工作面旁站了,通俗讲就是盯着施工队浇筑混凝土。他负责的是拉哇左坝肩开挖、支护、混凝土工作面。我去拍工程照片的时候,他正顶着大太阳和工人贴耳交谈,但机械的声音早已盖过他们交谈的声音。

刺骨的寒意浸入骨髓,今天的气温比前一天明显降低。寒风卷着沙子袭来,站在风里盯着浇筑面,李万真的身体被风吹透了,脸也刮得生疼。

翌日清晨,望着镜子里的“高原红”,他终于懂得高原也有不可爱的一面,他告诉自己:“这些都是磨砺”。

(左)郭勤学和李万真(右)

走,大干一场

和郭勤学、丁明坤、真真一起到工地的还有来自“山城”重庆的陈君军。

此时拉水电站导流洞工地,现场清淤整顿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陈君军知道,自己和小伙伴们将接到上高原以来的第一个挑战——亲自助力这项世界级工程成功实现大江截流目标任务。

“感觉像在冰窖里。”一脚伸进水桶靴里,意识瞬间清醒,他把棉衣棉裤全穿上,镜子里自己那副臃肿模样,忍不住发笑。这是陈君军人生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凛冬”,也是他参建的第一个世界级工程,意义非凡。

“人还是要逼一下自己的”,进入导流洞前,陈君军这样鼓励自己。不止是陈君军,那天,项目部所有青年人把铁锹铲背到肩上,和工人一起往隧洞最深处走去,一点点完成清淤任务。

“这是国内在建轴线最长、断面最大、两条导流隧洞间隔墙最薄的导流隧洞。”

“我是党员,关键时刻必须上。”

“这是我们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定要确保如期实现大江截流目标。”

......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耀眼的光环,连续3天,青年们奋战在施工一线,完成任务那天,望着远处的山和眼前的金沙江,亲历并参与的这项工程建设的青年们感慨万分。2021年11月29日,金沙江拉哇水电站成功实现大江截流。走进这群水电青年:“星空下,他们就是雪山上璀璨的群星!”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