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最美一线人】让青春和热血铺洒在尼罗河上——记乌干达伊辛巴那些可爱的年轻建设者们

发布日期:2020-09-06 信息来源:云南分局 作者:蒋玲钰 摄影:蒋玲钰 字号:[ ] 分享

在工地上忙了一天,掸去安全帽上的尘土,看着工作服上的脏污,跟自己说声:辛苦了!谢谢自己,在最累最苦的时候没有放弃;谢谢自己,在最孤单的时候一个人在工地;谢谢自己,跟着时间又长大一岁。他们将自己绚烂的青春和热血铺洒在了尼罗河上,时而努力到无能为力,时而拼搏到感动自己,终于在被誉为“非洲明珠”的乌干达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乌干达伊辛巴水电站。

这群青年建设者们为了让自己的梦想能够扬帆远航,放弃了都市里的灯红酒绿,毅然决然的来到了与祖国相隔万里的非洲大陆。他们一个个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水电人的信念凝聚力量,用奋斗诠释青春。青春的光芒,使他们每个人奋斗的背影更加耀眼。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水电安环人——张震

记得我初来项目部时,对这个“老前辈”的第一印象就是:干练的短发,健硕的身躯,黝黑的皮肤,但的确是项目部公认的帅气小伙子。2016年7月,毕业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来自陕西汉中的1996年的北方小伙子张震加入了水电一局云南分局乌干达伊辛巴项目部这个大家庭。没有北方人的粗犷豪放,他身上却有着一股南方人身上特有的坚韧细腻。

张震一直从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现任项目部安全副总监一职。由于非洲靠近赤道,工作环境炎热,施工战线长,水上施工危险,另外时刻面临着绑架、抢劫、勒索等突发情况,项目部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总所周知,从事安全环保工作的人必须足够细心,项目部施工任务重时,有数千名当地劳务,为了让他们适应中方的管理工作,确保他们的安全,他经常让翻译多次与他们沟通,将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结合安全提示卡、危险源标示,全部用英文标识出来,还一一讲解中国的施工标准和安全理念。

新冠肺炎疫情今年3月开始在项目部所在国乌干达蔓延,张震本就是个光杆司令,因年初国内爆发疫情,导致安环部另外一名休假人员无法按期返回项目部,这些都给他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他也深知肩上背负的重担,不敢有丝毫松懈。

战“疫”期间,他率先垂范,带头扑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督导统筹协调各部门疫情防控工作,积极与业主、主包方进行沟通对接,及时了解疫情动态,织起一道上下联动、信息互通的严密疫情防控网。每天清晨天还是一片灰蒙蒙的,但是在尼罗河边上,我们总能看见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在给当地雇工一个一个检测体温。在这个特殊时期,项目部规定每个人必须佩戴口罩,但经常有许多当地雇工因为天气炎热,私自摘下口罩或是口罩佩戴不规范,他看见了会立马督促其带好口罩,下次再出现此种情况,会严肃处理。一些负责管理这些当地劳务的中方人员边说:“这天气的确很热,在营区里面出不了啥事。”“保证防控工作不留隐患、不出纰漏,这是对项目部全体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负责”他义正言辞地说。生活上的他是一个非常好说话的小伙子,但是对待工作,他总是不打一丝折扣。

逐梦青春,建功乌干达伊辛巴水电站——李朋飞

清晨,机械的轰鸣声划过了寂静的天空,工地开始喧闹起来……他也开始匆匆忙忙洗漱、去食堂吃早餐,而后带领着填筑队的一行人赶去工地,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今年已经25岁了,他将人生中最美好的4年青春用来建设乌干达伊辛巴水电站。李朋飞先后主要参与了乌干达伊辛巴水电站SP2溢洪道的修建、翼墙回填、开关站回填、右岸二期围堰填筑,右岸一期、二期土石坝基坑开挖、清基到填筑封顶、左岸土石坝填筑。

身为填筑队队长的他现在主要负责3.5KM电站场内道路施工,由于征地范围局限、道路较窄,没有临时道路、雨季来临、疫情影响以及业主跟咨询意见无法统一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为顺利实现交工验收通车目标,他与工程技术部等部门调整施工计划、科学组织施工、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由于道路施工时可能与当地村民或外来人员产生接触,他严格要求填筑队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项目部防疫措施,不遵守项目部规定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生活中的他呈现给我们的是另外一种画面,项目部已经实行封闭式管理数月,当地雇工数月未能回家,工地生活又枯燥乏味,为了让大家能够放松放松,他偶尔会带着这些员工晚上打篮球、踢足球、唠唠嗑以及给他们拍些有趣的视频,当地雇工虽然工作上觉得他非常严肃,但是下了班之后,又开始跟他称兄道弟了。

我相信在乌干达的这4年的难忘经历,会让他永远铭记和回忆这一段青春岁月。因为他永远都不会忘记为了确保二期围堰截流填筑料能被源源不断的送至围堰堤头,他们是如何风雨兼程、昼夜艰苦奋战的拼搏。他忘不了高温中的汗如雨下,忘不了时常被那满天的灰尘迷住双眼,更忘不了的是伊辛巴水电站举行发电仪式那一刻心中油然而生的骄傲与自豪。回首4年艰苦的建设历程,他常常在想,到底是什么支撑自己一路走了下来?看到矗立在眼前的乌干达伊辛巴水电站,他知道是这里一点点发生的奇迹在不断激励着他,让青春飞扬的日子写满奋斗的“奇迹”。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姬杰

还清楚的记得2019年7月从中国北京机场到乌干达恩德培机场的奔波,将近20多个小时的颠簸之后,看着车窗外生机盎然的绿色以及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那波光粼粼的湖水,心情顿时激动起来。来自甘肃的姬杰,是项目部的工程翻译,来乌已经整整一年了。

他被分配到工程技术部做一名英语翻译,日常主要工作是负责笔译和口译,笔译包括与业主的往来信件,施工设备和材料的技术资料,工程设计图纸……;口译包括与业主每月周例会,工地上帮助现场施工人员与业主、监理、咨询沟通工程方面的相关事宜等。但是由于大学期间学的是商务英语,工程方面的知识匮乏,导致他在施工现场做口译时,以及会上讨论工程建设相关内容时,时常听不明白业主他们到底说了什么。

来这边不到一月,他就已经被疟疾光顾了一次,之后更是一月一疟,工作上的压力,这些似乎都让这个1996年出生的小伙子感到挫败。但是想到自己当初远离祖国远离父母来到这里是为了什么,看到那些宽容而又耐心教导他的前辈们,心里想着咬咬牙再坚持坚持吧。这对自己也是一场磨炼,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之后,他每次都会仔细阅读例会的会议记录,不懂的地方查专业字典,查完字典仍不明白就私下咨询前辈。

现在每次会议前,他都会先向工程部的同事咨询些会议上可能要用到的专业词汇,因为如果照着字典翻译,中国工程师是听不明白的,因为有些词汇说法不一致。经过刻苦努力,现在他能够听懂的专业词汇越来越多了,翻译时他的话也越发的多了,他一直在不断的进步,努力让自己能够走得更远、看的更远。“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洋溢着青春光芒的他坚定地说。

他们朝气蓬勃、奋发向上;他们在海外奋斗,他们在海外成长……他们是电建海外青年!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奏响了“一带一路”的交响乐。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洒在了尼罗河上,未来他们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他们的青春终会逝去,但水电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建设者们会秉承他们的信念继续扬帆远航!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