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刷出存在感的“小人物”——机电安装分局温寨项目部员工速写

发布日期:2019-04-29 信息来源:机电安装分局 作者:丛熙航 摄影:丛熙航 字号:[ ] 分享

逶迤延绵在贵州省雷公山和月亮山之间的都柳江,两岸重峦叠嶂、堆青拥翠。

承担着温寨航电枢纽工程机电安装任务的机电安装分局温寨项目部,就坐落在江边。项目不大,职工不多,但就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用他们踏实、认真的工作,在平凡中刷出了“一局人”的存在感。

大总“管”——王甲刚

王甲刚是温寨项目部的一名管路工,所有的管路都是由他带领大家安装,又因为他个子不高,长得白净,说话慢条斯理,还戴着一副眼镜,给人一种文质彬彬的感觉,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就被大家冠以大总“管”的昵称了。

   管路是机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血管一样,为机组输送着“营养”,把机组连接成一个整体。管路安装是一个即复杂又精细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大总“管”深知自己肩上“管”的责任,所以从配管、下料开始就盯着每一个细节不放,从“头”管到“尾”。他这一丝不苟的认真劲儿,在读图的时候尤为突出,在厂房里,大家总是能看见大总“管”一手拿笔,一手拿图,埋头写写画画,碰到复杂难懂的地方,他还喜欢嘟囔一句“嘿!这小图画的挺拿人呐!”

开头的“读图”不敢大意,直接关系到后续安装的准确,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大总“管”厉害就厉害在这个“总”上,不仅开头抓得细,安装过程中他更是抓得紧,每道焊口的组对,他都要反复核对图纸,捋着每条管道查看走向、接管座朝向、管道附件位置。他说:干管道犯不得半点错误,否则整改返工费事儿又费力。

再次在温寨电站见到王甲刚时,远远地看见他在焊接风闸管路,面罩将他的脸挡住,焊花闪闪。我没有去打扰这个美丽的画面,只是远远地用手机拍下了这个瞬间,这是他对待工作最深情的表达。


 “根”师傅——李根生

温寨项目部发电机班的班长李根生,还同时负责调度, 1990年参加工作的他,称得上是见多识广,经验丰富。人如其名,“根”师傅工作中总是给人一种落地生根的稳当劲儿。

温寨项目紧张的装机工期已经把大家逼得喘不过气来,狭窄的厂房操作平台上可利用空间有限,很多操作无法同时铺开,大家的心态也显得有些浮躁,“根”师傅细心的发现了这一不利因素,尽管他自己也急,但还主动帮大家调整心态,生怕大家因急躁而造成机组安装质量问题,甚至是安全问题。干活儿时,他一再强调:“不要因为工期紧张就胡干、乱干,至于工作面排不开,我来想办法。”宽心的话容易说,解决眼前的问题可就不容易了。首先,他将“灯泡头”这样的大家伙安放在电动平车上,然后快速搭建起转轮的安装平台,再把转轮放在单独的位置安装,节省出空间留给切割管路等工作。几个动作下来,现场一下子敞亮了,质量、安全和速度都得到了保障。

“根”师傅不光是在工作上八风不动,面对着突发状况,更是显得沉稳。4月22日,项目部接到上游永福电站紧急通知——由于上游降水量大,电站开始泄洪,泄洪量约900m³/s,要求各单位进入防汛应急状态。收到信息,“根”师傅当即组织厂房内作业人员撤离到左岸公路的安全地带,一再叮嘱大家注意安全,而他自己走在最后面。白天光线好,容易观测,到了晚上,“根”师傅就端着强光手电站在二楼监视水位,我一再坚持要替他值夜班,他摆手拒绝:“上游的水太大,永福电站的闸门都开了两孔半了,今天晚上最重要,我得看着。”


 “安全绳”——申子川

项目上的安全员,既要“上得了现场”,又要“做得来内业”,一动一静,很容易顾此失彼,身为安全总监同时又是一名共产党员的申子川,就做到了“鱼和熊掌兼得”。

白天施工的时候,申子川便一头扎入现场,在机组、主管廊、各个工作面上来来回回地排查安全隐患,不留死角的检查马道板、防护网、配电箱等设施,巡看、记录,跟踪,看到违规人员张嘴就“训”。

“他的嘴可厉害了,一天天唠唠叨叨地不停,一个事儿不给你说个十遍八遍的都不算完,直到你改了为止。”提到申子川,现场的工人师傅们这样评价道。

高空作业是他盯得最紧的一项,要求每一个高空作业人员坚守“安全红线”,佩戴安全帽、安全带必须符合标准。

从紧张吵杂的现场回到办公室,经常是到了休息时间,吃过晚饭,他办公室的灯准时亮起,整理材料、填写表格,又开启了一天的“内业”时间。

都柳江畔这样的“小人物”还有很多,“小人物”也有大智慧,“小人物”也能产生大能量。川流不息的都柳江不就是无数的小水滴汇集而成嘛,聚水成涓,奔腾如海。大社会里,我们每一个劳动者都是“小人物”,大时代下,我们每一个劳动者又都是“弄潮儿”。水利万物而不争,在一局发展的征程上,只要我们甘愿做好一个“小人物”, 就是不负时代、不负人生。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