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局艺苑

孝顺一家人

发布日期:2019-11-07 信息来源:基地管理处 作者:赵丽华 字号:[ ] 分享

孝顺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对长辈亲人乃至自己的双亲都有不同的关爱和孝顺方式。“孝”字不是挂在嘴上,更不可等,是晚辈对长辈的一种责任,应铭记在心,并付诸于行动,需要的是持之以恒,这就是孝文化的核心。

群众眼中的孝顺儿女

“快看,老于家的大丫头又给他们老两口送好东西来了!”一群坐在水电河东17号楼5单元门前聊天的老人中其中一人指着于天元大女儿说。一个老奶奶接着说:“人家的几个孩子都很孝顺,我头两天还看见他家小姑娘拎着一袋牛肉、蝉蛹来看他们老两口,经常从网上给老两口买吃的。”一个老头抢着说:“前几天我看到他家小儿子开车回来,给老于头买的灌装燕窝,老太太还给我看小儿子花三千多元给她买的手表呢……”

身教重于言教 做孝敬老人的榜样

说起于天元几个孩子的孝顺劲,还得从老两口说起,1958年辽宁桓仁电站开工,22岁的于天元从老家辽宁岫岩来到水电一局工作,当了一名炮工,老婆孩子留在了老家。后来岳父岳母经常闹病,夫妻俩商量,为了照顾老人方便,干脆搬到老丈人家住,照顾老人起居,端汤喂药,每逢于天元休假回家,也跟着爱人一同照料久卧床上的老人,老人大便干燥,他就用手给老人抠粪便,给老人洗尿布,在他们老家南家村于天元是出了名的孝子,直到两个人双方父母离世,于天元才把老婆孩子接来一起生活。

孝敬老人是我们的责任

老两口的孝顺,潜意漠化的影响着儿孙们,现如今83岁的于天元和81岁的老伴身体还都硬朗,老两口单过,如今已四世同堂,儿女们经常回来陪伴他们。2017年口前两场大水将老两口的家当洗劫一空,四个儿女围在老人身边说:“老妈、老爸,不要上火难过,有我们哪。”洪水过后,孩子们帮助清淤、洗刷房屋,买来家具家电、衣服被褥,很快将老两口的家装点的焕然一新,没让老人花一分钱,动一下手。一年夏天,老伴在院子里晒了一盆热水,5岁小外孙来了,比起同龄孩子长得小点,他拿起一个脸盆,咧咧吧吧给姥爷端来了晒的热水,示意姥爷泡脚,大家都被他的举动逗笑了。大儿子有了孙子,每次来太爷爷家,他都会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往太爷爷的嘴里塞,大儿媳妇戴亚杰从网上查药,买来给老人用,她说:“老两口这一辈子不容易,带大了四个儿女,吃了不少苦,也遭了不少的罪,现在他们老了,我们做晚辈的,有责任让他们晚年过得幸福快乐。”

好儿媳杨艳红 孝心感动周围人

她是中水一局退休老工人姚立忠的儿媳妇,1989年23岁的杨艳红嫁给了同在水电一局工作的姚立忠的儿子姚录江,婚后他们生有一个孩子,由奶奶一手带大,30多年来他们一直和老人们生活在一起,互敬互爱和睦温馨,她对公婆的孝顺也感动着周围的人。

随着公婆年龄的增长,这几年杨艳红基本上没有出去工作,而是在家里做起了全职主妇,照料公婆伺候孩子,承担起全部家务。丈夫常年在外施工,家里的大事小情全由杨艳红一个人打理,默默地承受着付出着,和丈夫通电话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这几年,老两口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成为医院的常客,换着班的住院,杨艳红全程陪护,既要照顾好住院的吃药打针,又要抽出时间为在家的另一个老的做饭洗漱,三点一线(菜市场、医院、家)忙得她不可开交,但她没有一句怨言。后期婆婆因脑出血后遗症卧床,她伺候的更加精心,老人吞咽困难,她买来榨汁机,买来适合水果打成汁喂婆婆,熬制适合老人口味的稀粥,像哄小孩那样逗老人开心,把热粥晾的不凉不热再一小勺一小勺的喂老人吃下。一次丈夫回家来休假,正赶上婆婆住院,丈夫有心帮媳妇一把,也在医院里陪护,一天,杨艳红有事出去了一会,她回来时看到丈夫正在给婆婆笨手笨脚的换尿不湿,她忙接过来,很熟练的做完了一切,她告诉丈夫应该怎么做,不然会把老妈弄疼的。她的所作所为感动着同病房的患者及患者家属,更在水电总医院内科病房医护人员中传为敬老佳话。

言传身教下一代

有人问杨艳红,你这么做不累吗?请个保姆或者送敬老院去,你也清闲不少,也可找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干,愿干啥干啥,何必这么苦自己。她却说:我们谁都有老的那一天,一辈传一辈,我只有一个心愿,维护好这个家的和谐,伺候好老人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我只求做到问心无愧。她的女儿和女婿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对他们的爷爷奶奶也非常孝顺,不论工作多忙多累,老人住院期间,他们都会抽出时间来医院和妈妈同时来照顾爷爷奶奶,送饭菜、送水果、给老人喂药、看护老人输液,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对老人的孝顺。

知识推动人生进步的力量

1956年,周庆春作为长春水电学院第一届学子,被分配到北京,1957年调到大伙房水库,1958年浑江局成立又调到一局,之后,一直跟随一局南征北战,长期从事技术设备管理工作,曾任过技术员、工程师、总工程师。三个儿女中,大儿子和女儿都工作在一局,儿子周云华一直在局通讯队机械班工作,直至退休,儿媳刘淑荣是通讯队的外线员,儿子对机线维修工作精益求精,肯于专研。儿媳妇工作认真为人热情,在小山电站工作期间,被人们称为“通讯卫士”。他们婚后生有一男一女,孩子小时,夫妻俩都是学徒工,两个孩子又都是靠吃奶粉喂大的,家里的生活是拮据的,吃到的水果都很少,两个孩子上学后,他们对孩子要求特别严格,从小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不要和别的孩子比吃穿,要比就比学习,周云华拿出全部精力教育培养孩子,两个孩子也特别懂事听话,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直至大学,在班里一直学习名列前茅。两个孩子比着学,根本不用父母操心,一次两个孩子过生日,当母亲的总觉得自己的两个孩子生活上太苦,拿出点钱给孩子们好好过个生日,她征求孩子们意见,“生日要点啥?”孩子异口同声要妈妈给他们买支自动铅笔,妈妈花了0.76元给每个孩子买了支自动铅笔,他们一直把自动铅笔用到上高中,坏了用胶布缠一缠接着用。他们只要去爷爷家,周庆春最关心的是两个孩子的学习,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知识给人力量,给人智慧,给人带来不一样的人生,更是人生进步的阶梯。”孩子小的时候,夫妻俩几乎没添过衣服、鞋,工作服工作鞋洗了穿、穿了洗,买块豆腐吃都舍不得,把省下来的钱全投入到孩子的学习上,买工具书,必须的学习用品。两个孩子相差一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等学府。女儿周颖率先考入了吉林省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年弟弟周锐考入了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现在两个孩子早已学业有成,女儿在安徽省直医院任妇产科副主任,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带过许多学生,在国内国外学术专刊上发表过许多学术论文,儿子周锐现在在深圳任华为电器分公司高管,成为水电众多子弟中的佼佼者。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